相关资讯

《一针疗法》读书笔记与临床实践 2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  《一针疗法》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教授倾心之作,对无数中医学子开启针灸治疗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,后续我将总结书中对疾病的治疗取穴,结合自身的临床认识,记录下自己的读书笔记。学艺不精,常有中西混用之处,勿虑勿怪。

一、牙痛

  翳风:风火牙痛彭静山《针灸秘验》。

  内庭:胃火牙痛。

  太溪:肾阴不足,虚火牙痛。

  大杼:龋齿或者虚火牙痛。

  偏历:各种牙痛,尤其是龋齿牙痛。

  阳溪:贴敷大蒜。

     临证小结:牙痛一症,或虚或实或龋齿,实则合谷前后寻痛点(下牙痛多用),可在三间,可在灵谷(董氏奇穴),配内庭泄血(上牙痛多用);虚则太溪;龋齿牙痛:偏厉附近找条索斜刺松解。

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内容:

    一是穴位取穴,高树中教授在书中无数次强调,寻找反应点,穴位并非不变,如取合谷,需要上下推移揣摩,找到条索或最痛点或让患者感到舒畅的点,该处下针才有效果。

    二是肌肉斜刺,卢鼎厚教授实验研究表明,肌肉或条索斜刺,松解程度远远高于直刺,多次临床证明如有条索或肌肉酸痛重者,局部斜刺效果。

图片

二、落枕

 后溪:太阳经落枕。

 束骨:足太阳膀胱经落枕。

 悬钟:治疗少阳经落枕,侧颈部疼痛明显。

三、颈椎病

束骨、昆仑:足太阳膀胱经和经筋均行于后项部。

后溪、腕骨:找条索状物,或者压痛点,令患者活动颈部。

太溪、大钟:补肾阴滋养筋骨。

足跟腱中点(正筋):董氏奇穴。

    临证小结:落枕一症,转侧不利者我喜用后溪、三叉一穴,低头困难多用正筋(跟腱处直刺抵骨)、正宗穴、承山穴,仰头多用承浆穴,针刺后嘱患者反复活动肩部,若牵扯痛明显,可以斜刺肩胛提肌(颈肩结合或肩胛上肩处)效佳。

    颈椎病常双正筋穴、双三叉一、三叉三穴,配靳三针中颈三针(天柱、百劳、大柱),麻木加臂臑、手三里(麻感下传),头部症状者加风池。针数虽多,效善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删除。

     小小医师成长记录,文笔不佳,如有欠妥,请多多包涵,知识错误,请批评指正。

    创作不易,请帮忙点点关注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